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鏡頭-人像鏡

名詞透視:人像鏡頭

http://digiphoto.techbang.com/posts/981-135-mm-telescope-head-to-highlight-the-most-important-part-of-the-body-without-losing-the-performance-of-the-background

人像鏡頭通常是指焦段75mm至135mm的大光圈鏡頭,其視角相當於人眼近距離專注地觀察物體的實際所見。自然的視角和大光圈下虛化的效果,使它們成為人像攝影的理想選擇;無論是模特兒的全身像、半身肖像或者只有頭和肩部分的近景人像,都非常適合使用這種鏡頭表現。

另外,由於人像鏡頭大多擁有比較大的光圈,很容易將物體從背景中抽離出來而強調主體,因此所拍出的影像更容易呈現「鏡頭化」的特性。即使如此,由於人像鏡頭的視角和人眼的主觀感受非常接近,它依然很容易還原出人們對這些畫面的真實體驗;同時,你也可以利用鏡頭本身的大光圈,來拍攝自然、明晰的薄暮和室內景象。這麼吸引人的能力是變焦鏡頭無法做到的。

在人像鏡頭中,85mm鏡頭因為可以把光圈做得更大(達到f/1.4甚至f/1.2),因此也是最常見的人像鏡頭,各個攝影器材品牌對這個焦段都非常重視,幾乎每家廠商的85mm鏡頭都是自己的看家鏡頭。

使用更長的鏡頭作為人像鏡頭則可以得到更強烈的壓縮效果,當然也需要在稍微遠一點的地方拍攝,因此帶來的改變並不能簡單地用好或者不好來概括。比如使用135mm鏡頭拍攝人像,拍攝全身肖像時距離需要比較遠,如果在攝影棚內就會有些不便。而對於一些報導攝影師來講,由於拍攝題材的因素,很多時候不方便接近被攝者拍攝(想想那些陌生地區帶著頭巾和面紗充滿神秘感的婦女),135mm鏡頭可以在稍遠距離拍攝特寫反倒成了優勢。

另外要提到的是,75mm至135mm的大光圈鏡頭未必都會被稱作「人像鏡頭」,比如在100mm左右的微距鏡頭是否適合拍攝人像就存在著相當大的爭議。微距鏡頭在設計上會更傾向於強調細節的刻畫能力以及近距離像場的平整,所以很多人認為它過於「纖毫畢現」了,不符合傳統人像的審美需求。顯然持有類似觀點的人不在少數,否則佳能也不會推出具有柔焦功能的EF 135mm f/2.8柔焦鏡頭,尼康也不會有DC鏡頭,而羅敦司德(Rodenstock)的Imagon柔焦鏡頭也就不會成為經典了。

不過,我個人並不認為主流的看法就一定是正確的。據我所知,有一位頂尖的人像/明星攝影師聞曉陽先生便始終使用微距鏡頭拍攝人像作品。在這裡我也想再次聲明,本書闡述的觀點和這個案例的情況一樣,都不能說只有一種方式是最好或者唯一正確的。


1 則留言:

  1. babyliss nano titanium flat iron | titanium-arts.com
    Our titanium watch band new adjustable double edge futur pole is ford escape titanium for sale ideal for use for a double edge futur pole. Made in 2017 ford fusion hybrid titanium Solingen, Germany, this Pole pole is available titanium canteen in 10 different titanium automatic watch styles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