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拍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拍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攝影技巧-朦朧山水

攝影技巧-朦朧山水

1. 加柔焦鏡片
2. UV 鏡塗油
3. 鏡頭加紗布
4. 多次曝光(第一次清晰, 第二次變焦)
5. 後期放大加柔焦
6. PS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拍攝技巧-人像-如何將女生拍高

http://www.chinatimes.com/photo-app/20150804004786-260804

只要掌握5個技巧就能把女友拍得又高又正!男生必學!




相信身高是很多女孩子的痛。(圖/微指數)
相信身高是很多女孩子的痛,每個女孩都希望自己變得更高、更瘦、腿更長等等,希望自己是模特身材,平時除了在穿著上利用高跟鞋拉長身高比例,以及避免讓你看起來矮小的一些流行趨勢。
其實只要拍照時利用一些小小的心機,也能達到同樣變高變瘦的效果,以下就讓知名時尚博客Chriselle Lim示範不用PS就能看起來更高更瘦的訣竅,學起來後就能正大光明的跟朋友們說:「我的照片可都是沒有修片的真實照片!」

TIP 1:從低角度往上拍攝。(圖/微指數)
TIP 1:從低角度往上拍攝。(圖/微指數)
這個道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相機拍照總讓人覺得自己胖胖的(就像明星本人總是比電視上瘦的道理一樣),加上如果拍攝角度稍有差錯更是硬生生讓你在照片上變得更加矮胖,所以拜託幫你拍照的攝影師、男朋友、朋友…都好,請他們稍稍彎下膝蓋由下至上的低角度幫你拍照,讓你的雙腿一拉長人也就看起來變高了。

TIP 2:讓你的身體佔滿上下整個畫面。(圖/微指數)
TIP 2:讓你的身體佔滿上下整個畫面。(圖/微指數)
把照片上下畫面剛好卡到你整個人為止,利用視覺上的錯覺,如此一來你就比照片中的其他東西還高、是整個畫面最高的物體!

TIP 3:雙腿交叉。(圖/微指數)
TIP 3:雙腿交叉。(圖/微指數)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無論是坐著或站著,模特兒常常擺出雙腿交叉的姿勢,原因沒有別的,就是因為這樣把一腳往前伸的動作能讓腿部拉長、腿型更好看。看看右上Chriselle和朋友Sara的合照中,兩人有著同樣的身高,卻因為Chriselle雙腿交叉而讓她看起來比Sara還高!(這就是女孩的小心機呀)

TIP 4:不能缺少的高腰褲/裙。(圖/微指數)
TIP 4:不能缺少的高腰褲/裙。(圖/微指數)
高腰褲/裙不只是復古的流行趨勢,更是讓你瞬間變高的一大利器,穿上高腰褲/裙後,腿部感覺就多了好幾公分出來。

TIP 5:走起來。(圖/微指數)
TIP 5:走起來。(圖/微指數)
時尚雜誌或街拍中經常出現模特兒及街拍客老是一副走路匆匆的樣子,你以為他們真的有什麼事這麼忙碌嗎?其實不是的,那是因為這樣跨步走路的樣子能讓他們身體延伸、看起來更高更瘦。快學起來!以後拍照時也來這樣有事沒事走路一下吧。

把女友拍成大長腿高挑正妹的訣竅!男生必學!(圖/微指數)
把女友拍成大長腿高挑正妹的訣竅!男生必學!(圖/微指數)

1、拍照設備-廣角(有拉長的效果)。(圖/微指數)
1、拍照設備-廣角(有拉長的效果)。(圖/微指數)
「廣角」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手機,自拍神器都是廣角,當然如果你有單反的廣角鏡那就更加的完美了。
經過這幾年地不斷實踐,總結了黃金比例給大家參考,只要記住:「腳貼底,頭留空,腿交叉」170公分就在眼前。

(a)腳要貼底。(圖/微指數)
(a)腳要貼底。(圖/微指數)

(b)頭要留空。(圖/微指數)
(b)頭要留空。(圖/微指數)
腳貼邊很重要,但是只有腳貼邊還是不夠的,頭上要留空間,我對比了很多自己和別的照片,留空在30%到70%都可以,但最好的還是40%-50%,如果空間留的太多會顯得人小,如果少了,人就明顯有壓迫的感覺,所以從下圖不難可以看出,第一張天空留60%人比較小,而最後一張留25%的顯得明顯擁擠了。

3、腿併攏交叉。(圖/微指數)
3、腿併攏交叉。(圖/微指數)

同樣的原理都可以用在橫過來坐著和站著的照片。(圖/微指數)
同樣的原理都可以用在橫過來坐著和站著的照片。(圖/微指數)

橫過來的照片如果是坐著,儘量把腿往左下角或者右下角伸,伸得越遠腿便會越長。(圖/微指數)
橫過來的照片如果是坐著,儘量把腿往左下角或者右下角伸,伸得越遠腿便會越長。(圖/微指數)
當然,焦點對著眼睛,微微有點仰拍效果會更好!就這3點,只要掌握好,長腿不是夢想,祝大家出遊愉快,照片美美啊!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參數器材-生態攝影

參數器材-生態攝影

參數設定:
1.  相機:  M 模式,  白平衡: 陽光或閃燈,  注意顏色是否正常艷麗,  若否可以微調白平衡(W/B+-),  點測光,  試試中央重點測光
2.  光圈:  為避免景深太淺,  至少在 8  以上,  某些題材甚至可達  22
3.  快門:  1/125  即可
4.  ISO :  越小越好
5. 光線全由閃光燈供給, M 模式, GN 58 的大概出力在  1/4-1/8

器材:
         a. 閃光燈+柔光罩(短)
        b.  80 mm 定焦鏡(或 55-250/50mm )+Raynox DCR 250 微距鏡頭(DCR-250是8 diopter,可以放大2倍diopter值愈大,放大物體的效果愈好。然而,放大的倍率愈高,對焦距離愈短。diopter為8時,約為17公分。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4&t=955454)
   c. 剪刀(可掛於頸上)
   d. 相機閃光燈 L 型支架(可加蛇頸燈作為對焦使用, 另外因為增加相機左邊長度應可架於左手增加穩定度?)
   e. 蛇頸燈(夜間)
   f. 手電筒(夜間)可掛於頸上
   g. 雨鞋+帽子+袖套+雨具+防蚊液
http://digiphoto.techbang.com/posts/1147-macro-to-see-the-world-view-a-large-difference-hands-style-eco-photography

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攝影技巧-拍攝月亮的8個技巧


拍攝月亮的8個技巧

http://www.fotobeginner.com/978/tips-to-shoot-moon/
2211166660_e8a4859f3c_o

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怎麼可以拍出又圓又亮的滿月,所以我們特別為大家準備了這篇教學,分享如果以有限的工具,拍出漂亮的圓月!

技巧1) 使用Tele-lens﹝遠攝鏡﹞
眾所周知,拍攝遠景需要使用遠攝鏡。尤其是拍攝距離非常遙遠的月光,遠攝鏡更加是必備的器材。如果使用普通鏡頭拍攝,不論你怎樣zoom,都只會看到一個白點,更遑論可以拍出月球上的紋理。一般來說,拍攝月亮時鏡頭焦距當然愈長愈好,但若各位新手沒有「大炮級」的鏡頭,至少亦要使用200mm的鏡頭或加上增距境
Tripod loading

技巧2) 使用全手動模式

要拍出動人的月亮,建議使用全手動模式。當拍攝月光時,我們通常都是處於黑暗的環境。因此,如果拍攝時使用半自動或先決模式,相機有可能會被四周漆黑的環境誤導,誤以為光線不足而將快門較慢或將光圈調大。最後,照片就會因此而過度曝光,所以,拍攝月光的時最好把相機設定為全手動模式,試拍數張再因應環境而微調。 以下是其中一個常用的設定:光圈f/8,快門 1/125,ISO 100,當然這個只是一個參考,必需按實際情況來作調較。

技巧3) 留意快門速度

相信有很多初學者亦有著同樣的迷思,在黑暗的環境下拍攝月光,是否應該將快門速度調慢,以拍出光亮的月色呢?其實這不是必然的,因為月球和地球是會轉動的,所以愈短的快門時間越能捕捉到銳利的畫面,減少因月球移動而令相片變矇的機會,而且月亮是反射太陽的光線,實際上有機會比我們相像中來得光,所以若果快門太慢可能會使月亮過曝令細節消失,而且月亮其實不是想像中那麼暗,特別是月圓的時候,快門不用太慢以免過曝,也可以保持「安全快門」避免手震。

技巧4) 使用腳架及計時器

跟拍攝其他夜景一樣,建議把相機架上三腳架。都在黑暗中拍攝,需要非常穩定才可拍出清晰的影像。而且,月亮與我們的距離十分遙遠,只要有些微的晃動便會令畫面模糊。所以,拍攝月亮建議使用三腳架以保持相機的穩定。為確保相機處於一個完全靜止的狀態,還可以使用自拍計時器反光板預升(/延遲)功能來拍攝。例如當相機光圈快門等設定完成後,再設定10秒計時,這樣便可確保相機完全沒有受按動快門時發生的晃動影響,避免影像變得模糊。
By {link:http://www.flickr.com/photos/tizianoj/411913693/sizes/o/}Tizianoj{/link}

技巧5) 使用細光圈與低ISO

光圈與景深一文中所說,光圈愈小,景深便會愈深。因此,筆者建議使用細光圈(f/8-f/16)來拍出圓月,令影像更清晰。此外,我們應該調低ISO以獲得最佳拍攝品質,否則相片會很易出現噪訊。(可參考7個拍攝夜景的入門技巧)

技巧6) 使用單點對焦/點測光

為了將月影拍得更突出,建議拍攝時使用單點對焦。使用單點對焦可令對焦更準確,月光上的坑紋便能拍得更清楚。
By Michael
By Michael
快門速度:1/200秒
光圈:f/7.1
ISO:200
焦距:400mm

技巧7) 調高對比度

拍攝月光,可將預設的對比度提高,此舉可令月光更鮮明。切記,只需將對比度稍為提高,如果將對比度調得太高,反而會有反效果。

技巧8) 選擇合適的拍攝地點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技巧,拍攝地點亦很重要。除了能清楚看見月光外,地點亦必需夠暗,否則,你有再好的準備亦不能拍出滿意的作品。一般來說,較空曠的地方會較為理想。
順帶一提,一開始拍攝時可先使用自動白平衡,之後再以不同的白平衡營造效果,你會得到更多樂趣。最後,亦有幾點值得留意,就是使用反光板預升和拍攝RAW。或者,這些知識對初學者來說太過艱深,有機會我們再另文詳述!希望大家於中秋佳節能拍出更多有水準的滿月照
===========================
1.  攝於2015/07/26: Canon EOS 650D + Tamron 70 - 300 VC USD A005
100%裁圖、LIGHTROOM 6 後製

2.  要上腳架反光板預昇,倒數自拍兩秒(沒帶快門線) 快門1/250 F8.0 ISO400 EV大約 -3又1/2(不然會爆光) 大概就是這樣

蔡誼晃 反而沒辦法那麼慢,因為月亮在晚上的時候會反射太陽光(所以我們才看得到亮的那一面),所以要慢快門必須要用ND鏡 我是1/250快門拍的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銀河修圖技巧

從買相機到現在一直都很喜歡上山拍照
上山拍照銀合也絕對是不會從我的照片中缺席
但是拍回來之後是不是有人也跟我一樣
發現銀河總是沒有像別人拍得這麼漂亮清楚呢?
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上網尋找研究後的後製的方法吧!

上圖左邊是後製完成的,右邊是RAW檔原圖

首先在修圖前你一定要拍到銀河(這不是廢話)
所以在上山前一定要先做足功課
天氣狀況、身體狀況等
不然去拍到一隻烏龜(槓龜)勞心又費力!!

拍到照片後接下來就是把照片丟到PS內來調整吧!!
首先當你將照片丟進PS後先使用Camera RAW來稍微調整
當你將清晰度跟對比拉高銀河已經比較清楚囉!!
為了平衡現場光害造成的朦朧感這時候可以將陰影跟黑色拉低


這時候其實銀河已經比較清楚了
調整完成後跟原圖比較一下


這時候在PS內使用套鎖工具
將整顆銀河框選起來
並使用右下角的調整曲線


調整曲線讓銀河到達自己喜歡的樣子


接下來再點選遮色片調整羽化程度大約200~400間


最後再將圖層混合模式修改成"明度"


最後就會得到一張銀河比較清楚的照片囉!!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如何拍攝出適合製作高水準全景圖的相片

如何拍攝出適合製作高水準全景圖的相片:

心得: 有些廠景用廣角造成主題太遠, 用標準鏡又覺得角度太窄時, 是否可以全景技巧拍攝 ?

理想的相機設定

手動選擇曝光設定*

選取光圈優先或快門優先模式,對準鏡頭然後將快門按下一半,準備曝光。請對準最亮的部分以免曝光過度。然後轉換到手動模式並在拍攝同組相片時鎖定剛才的快門速度或光圈。

理由:若相機對每次拍攝都進行自動曝光的話,兩張相片之間的光線差別會很大(特別是從亮的地區到陰暗的地區),導致重疊部分完全不同。如果這樣,最終生成的全景圖各部分的明暗差距會很大。


關閉閃光燈

儘量不要使用閃光燈。如果相機有自動閃光功能,請在拍攝全景圖片時關閉此功能。

原因:相機的閃光燈有一定的拍攝距離和覆蓋區域,並能在每次拍攝時產生形狀和位置不同的陰影。這些區別會使程式很難辨別相鄰相片的相同區域。


拍攝同組相片時不要拉近或推遠鏡頭 
使用同一個焦距,不要在拍攝同組相片時拉近或推遠鏡頭。 

理由:若在拍攝同組相片時拉近或推遠鏡頭會使相片中的場景不相稱而無法進行拼接。 

不要更改相片大小或品質設定

請在拍攝整組全景相片時,使用同一相片大小(解析度)和相片品質(如,最佳相片品質)。

原因:程式無法拼接不同尺寸的相片。

使用三角架

盡可能使用三角架 
在拍攝全景相片時,所有相片都在同一水平面上是很重要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三角架。

當拍攝360度全景圖片時, 高品質的三角架可以確保這組相片始終處於同一水平線。

如果您的三角架沒有內置水平儀,您可以在當地相機店內購買一個合適的相機熱靴插座水平儀。*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請務必使用三角架 
如果當時沒有可用的三角架,可以讓身體模擬三角架。將手肘緊靠身體,以腳為支撐點在原地旋轉。一定要密切注意每次拍攝的角度水平線,而且旋轉時請儘量保持相機的水平位置。

如果找不到三腳架的定點,也可以將支架折疊形成一個獨腳架,這樣也可以固定相機拍攝相片。

使用相機探視鏡,而非以液晶顯示器取景和拍攝。

相片重疊

請在相鄰相片之間保留1/4至1/2的交疊區域 
拍攝相片時,請在相鄰相片之間保留1/4至1/ 的交疊區域。每次交疊的區域不一定要完全相同。您只需估計一下即可。交疊區域是為了能使拼接程式自動尋找“接縫”區域並拼接相片。 

如您使用廣角鏡頭則會需要更大的重疊區域(1/2)。

創建相片組

您可以使用下列方法自建相片組,這樣,使用程式製作全景圖會更加簡單。 

在40秒內連續拍攝相片 
一些拼接軟體能夠利用相片的拍攝時間(EXIF資訊)將相片分組,然後智慧選取屬於同一組的所有全景圖相片。

手動插入分組相片 
還有一個區分各組相片的簡單方法,您可以在每組相片之間插入(拍攝)一張黑色相片。 在拍攝新相片之前,用鏡頭蓋或紙板蓋住相機再拍攝相片。使您將相片傳送至電腦後,可以很容易看到每個相片組的起始位置。 

技巧概述

用偏光鏡。偏光鏡能增強天空的顏色和對比度(最好的效果是背對太陽或背光90°)、消除潮濕或反光物體表面的亮點和去處霧氣增強相片的清晰度和對比度。 

當拼接有明顯色差或亮度差異的相片時,在拼接後的全景圖中可能出現明顯的接縫。若發生此問題,請在拼接前使用相片編輯工具,如ArcSoft PhotoStudio,調整相片的亮度和對比度。 

不要使用明顯的廣角鏡頭或魚眼鏡頭拍攝全景圖相片。這些鏡頭會扭曲相片的邊緣部分,
使其很難被拼接。 

在拍攝高水準的全景圖片時,須確保景色中的最高物體須完整地攝入鏡頭。最好再留出部分空間以供裁剪不須要的全景圖邊緣。 

拍攝水平全景圖相片時,分別在最左邊和最右邊多拍一張,為得到完整並且理想的全景圖獲得更多的裁剪空間。 

要製作較高水準的全景圖,可在拍攝時將相機旋轉90度(如人像模式)。 

開相機的顯示網格功能。顯示格線能在拍攝全景圖相片時保證相機的拍攝水準——特別是在沒有使用三角架的情況。顯示網格還能保證相片邊緣重疊量的正確。 

一般相片邊緣50%的重疊能保證拼合的最佳品質。如果需要確定相片重疊的部分是否達到50%,您可以打開相機的顯示網格功能。

為了保證全景圖中不出現重複的物體,相片重疊部分請不要超過80%。如果您需要確認相片被重疊了多少,請打開相機的網格功能。

若要使人物在同一張全景圖中多次出現,可在拍攝不同區域時也同時將人物拍攝入鏡。

請檢查您的印表機是否支援橫幅紙。如果支持,請將全景圖列印到長條相片橫幅紙上,這樣可以便於設計邊框。

攝影製作全景圖照片的注意事項

1. 關閉 「自動曝光」功能。
2 .關閉 「自動白平衡」功能。
3. 關閉 「自動閃光」功能。
4. 使用相同的曝光值設定(如果需要的話僅能些微改變)。
5. 整個拍攝過程固定一個焦距。(所以請改為手動對焦)
6. 整個拍攝過程請使用相同品質與解析度。
7. 儘可能的使用腳架,特別是當拍攝物體在相機附近。
8. 拍攝照片之間至少要有25%的重疊區域。
9. 使用廣角鏡頭時,照片之間的重疊區域要有50%。
10. 當照片是用來製作360度全景照時,請在腳架上用膠帶標示刻度,取景要超過360度。
11.  當拍攝主體是移動物體或太過一致時(例如:藍天、大海)。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如何避免白牆

如何避免白牆
如何避開阿歡白牆
請到氣象局網站 - 預報- 數值預報模式圖- 區域模式- 700百帕垂直速度和相對濕度場 - 全選 - 排列。即可得到雲圖。時間加八小時為台灣時間。
重點1: 紅點為上升氣流,會把水氣往上吹,也就是白牆。
重點2:濕度80以上多雲,90以上下雨或白牆
由於山上氣流分分秒秒在變化,務必密切觀察再上去。